【健康通缉令】注意!秋冬感冒“头号嫌疑犯”——鼻病毒已“上线”

文章来源: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10-14 14:25:00
【字体:

秋风一起,办公室里的“背景音乐”就变成了交响乐:吸溜声、喷嚏声、咳嗽声此起彼伏。别再把一切归咎于“天气转凉”了,您很可能正被一位看不见的“老朋友”——鼻病毒悄悄拜访。它是引发普通感冒的“头号嫌疑犯”,将近一半的感冒都由它引起。

1.“嫌犯”画像:一个“怕热喜凉”的机智鬼

鼻病毒是个“社交悍匪”,且生存策略高超。它有个有趣的特点:有点怕热,在接近人体核心体温(约37℃)的环境中最为活跃,但温度再高就吃不消了。这解释了为何它最爱入侵我们相对“凉爽”的鼻腔和咽喉部位,引发流涕、鼻塞、喷嚏、喉咙痛等经典症状,却很少去招惹温暖的肺部。

秋冬时节之所以成为它的“黄金季节”,得益于三大“助攻”:

(1)天气凉爽,适宜的温度为其活动提供了天然温床;

(2)人们聚集在通风不畅的室内,为它提供了“人传人”的绝佳舞台;

(3)干燥的空气会削弱我们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同时让病毒在空气中存活更久。

2.“作案”手法大揭秘

它的传播方式极为隐蔽,主要有两大途径:

(1)接触传播(主要手段):当感染者触摸过含有病毒的鼻涕或唾液后,病毒便能潜伏在门把手、电梯按钮、玩具等物体表面数小时。下一位接触者一旦用手揉眼睛、摸鼻子,就为其打开了通往新宿体的“便捷通道”。

(2)飞沫传播(辅助手段):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咳嗽时产生的飞沫进行短距离“空投”,若被近距离吸入,可直接在呼吸道黏膜上“登陆”。

3.为何我们屡屡“中招”?——超百变“易容术”

您可能会困惑:为什么好像刚好了没多久,又感冒了?这背后有两个关键原因:

(1)庞大的病毒家族:它并非单一病毒,而是一个拥有超过100种不同血清型的犯罪团伙。感染了其中一种,身体产生的免疫力通常只针对这一种,对于其他几十种类型,您的免疫系统依然是个“新手”。

(2)免疫保护不持久:即便对同一种类型,我们身体产生的保护性抗体也不会持续终身,这就为它的卷土重来提供了可乘之机。

4.防“毒”指南:构筑您的健康防线

尽管鼻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意味着它像一场来去匆匆的阵雨(一般7—10天身体就能自行清除病毒),但带来的不适和潜在的传染性依然不容小觑。对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它也可能引发如中耳炎、鼻窦炎等并发症。因此,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请您收好这份“防毒指南”:

(1)勤洗手是“王牌”: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认真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餐前和触摸口、鼻、眼前。这是切断接触传播链最有效的一环。

(2)管住手,不“帮倒忙”: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3)践行呼吸道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口鼻,用过纸巾立刻丢弃。

(4)多通风,净化环境:在人员密集的室内场所,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能有效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浓度。

(5)增强自身抵抗力:保持均衡饮食、适度锻炼、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让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成为抵御病毒的“精锐部队”。

鼻病毒,这个秋冬最常见的“麻烦制造者”,以其多样的“面孔”和高超的传播技巧,让我们频频“败于其手”。但只要我们摸清它的底细,就能化被动为主动。请记住,科学预防大于治疗。勤洗手、讲卫生、强体魄,就是我们守护健康最坚固的防线。

祝您和家人度过一个健康、安然的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