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消息:糖尿病足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三个,快自查

文章来源: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8-20 14:13:00
【字体:

脚上出现这三个变化时,可能你的血糖已经在悄悄伤害双脚了!很多人发现时已经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今天教你识别糖尿病足的早期警报。

一、容易被忽略的早期症状

1.脚部感觉异常

像穿了一层薄袜子走路,对温度、疼痛的敏感度下降。部分人会出现蚂蚁爬行感或针刺感,这些都可能提示神经损伤。

2.皮肤状态改变

足部皮肤变得干燥起屑,甚至出现皲裂。脚趾缝容易反复脱皮,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变慢,小伤口可能持续一两周都不见好。

3.足部形态变化

脚趾慢慢变形呈爪状,足弓变得异常高耸。部分人会出现无痛性肿胀,这些改变往往被误认为是“年纪大了自然现象”。

二、为什么这些症状很危险?

1.神经病变的隐匿性

高血糖会慢慢侵蚀神经纤维,等出现明显疼痛时,往往神经损伤已超过50%。就像温水煮青蛙,等感觉到危险时为时已晚。

2.血管病变的连锁反应

微循环障碍导致组织供氧不足,一个小伤口就可能发展成难以愈合的溃疡。数据显示,85%的糖尿病足截肢都始于小伤口感染。

3.痛觉缺失的致命性

正常人被鞋子磨脚会立即察觉,但糖尿病患者可能磨出血泡都毫无知觉,继续行走导致伤口恶化。

三、日常自查的正确方法

1.视觉检查

每天洗脚时用镜子照看脚底,重点检查趾缝、足跟等隐蔽部位。观察是否有红肿、破溃、老茧增厚等情况。

2.触觉测试

用手背感受双脚温度是否一致,触摸足背动脉搏动强弱。用棉签轻划脚底,检查感觉是否灵敏。

3.功能评估

注意走路是否开始拖沓,平衡能力是否下降。穿鞋时间不宜过长,新鞋要循序渐进适应。

四、预防胜于治疗的三大关键

1.血糖管理是根本

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能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记住血糖仪数字不是摆设,要定期监测并做好记录。

2.足部护理要科学

洗脚水温不超过37℃,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擦干后特别是趾缝要保持干燥,可使用无刺激的保湿霜。

3.选鞋穿袜有讲究

选择圆头、透气性好的鞋子,内部接缝越少越好。袜子要选无骨缝制的纯棉材质,每天更换保持清洁。

发现早期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检查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糖尿病足的发展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抓住这个窗口期进行干预,完全有可能避免悲剧发生。从今天开始,每天花5分钟好好检查一下双脚吧!

温馨提示:内容中医疗科普知识仅供参考,不构成用药指南,不作诊断依据,无行医资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