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形杀手”!@爱吃凉菜、爱嗦粉的你

文章来源: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8-12 14:14:00
【字体:

2024年8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报告3起一般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中有2起为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分别为:东莞市厚街镇报告的一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其中死亡1例;揭阳市普宁市报告的一起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发病1例,其中死亡1例。这位“杀手”——米酵菌酸,可谓来势汹汹。

一、什么是米酵菌酸

米酵菌酸是由唐菖蒲伯克霍尔德氏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产生的致命毒素,主要污染发酵米面制品、变质银耳木耳、湿米粉等食品。这种毒素耐高温,普通蒸煮无法破坏!

二、哪些食品最危险

家庭自制发酵米面食品:如吊浆粑、酸汤子、糯米面汤圆等。

久泡木耳、银耳:泡发时间过长(超过4小时)易滋生细菌,产生毒素。

湿米粉、河粉:储存不当(如常温放置过久)可能变质,产生米酵菌酸。

变质薯类制品:如红薯粉、马铃薯粉等发酵不当也可能存在风险。

这些食品的制作过程有一个共同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发酵或泡发!

三、中毒症状:起病急,危害大

潜伏期短:30分钟—12小时即可发病。

早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

严重症状:黄疸、肝肿大、血尿、抽搐、昏迷,甚至因多器官衰竭死亡!

四、为什么米酵菌酸这么危险

耐高温:100℃开水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完全破坏毒素。

无特效药:目前没有针对性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病死率高:平均病死率在68%—89%之间!

五、如何预防?牢记“三不”原则

不制作、不食用家庭自发酵米面制品(如吊浆粑、米线等)。

不泡发过久:木耳、银耳冷水泡发不超过2小时,冰箱冷藏不超过24小时,发黏、有异味立刻丢弃!

不购买不明来源的散装湿米粉、河粉,购买后冷藏保存并当天食用完毕。

六、紧急处理:争分夺秒

若食用可疑食物后出现不适,立即催吐,用手指或勺子刺激咽喉部。

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可疑的食物。

保留剩余食物,供检测和溯源。

七、特别提醒

夏秋季节气温高,细菌繁殖快,食品安全风险更高!

餐馆就餐时,尽量不点长时间存放的凉拌木耳、湿米粉等高风险食品。

学校、单位食堂应严格管理米面制品储存,避免集体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