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暑气蒸腾。对普通人来说,夏天或许只需注意防暑降温,但对慢病患者而言,夏天却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慢病患者健康度夏的关键要点。
一、高温天气下,慢病患者需警惕哪些健康风险?
1.糖尿病患者
血糖易失控:高温可促进糖皮质激素等升糖激素分泌,影响血糖水平。同时,炎热天气会改变人们饮食习惯(如食欲减退、过量摄入水果或冷饮等),引发血糖波动。此外,高温还易使胰岛素等降糖药物变质失效,加剧了血糖控制难度。
足部感染风险升高:炎热天气下,部分患者偏好裸露足部,这易导致足部皮肤的损伤;同时,蚊虫叮咬、出汗增多以及潮湿环境均有利于细菌繁殖,增加了糖尿病足感染的风险。
2.高血压患者
血压波动大:高温可促使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但大量出汗又会导致血液浓缩,使血压升高;此外,室内外的显著温差,也会加剧血压的波动。
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若患者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服用利尿剂类降压药物,可能会导致机体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心脏负荷加重:高温时人体处于散热状态,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心脏负荷骤升,可能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甚至急性心衰。
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出汗会导致血容量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形成微小血栓,心肌缺血、心梗和脑梗的风险增加。
血管易痉挛:冷热交替环境(如户外高温进入强冷空调房)易致血管急骤收缩,导致心脑血管意外。
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
气道易受刺激:高温高湿环境易滋生尘螨、霉菌等过敏原,刺激呼吸道,诱发哮喘等呼吸疾病;空调冷风及室内外温差也会直接刺激气道引发痉挛。
二、慢病患者健康度夏指南
1.保持科学饮食
足量饮水:主动、多次饮水,别等口渴才喝!优选白开水、淡茶水,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及冰镇饮料,以防刺激肠胃。
建议:成年人每日喝水1500—1700ml,出汗多可增至2000—2500ml,若因病需限制饮水或服用利尿剂,需遵医嘱调整。
清淡均衡:多吃蔬果,保证蛋、鱼等优质蛋白摄入,少吃高盐、高脂、高糖食物。
规律进食:三餐定时定量,避免过饱或过饥。
2.优化生活习惯
合理防暑降温: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外出时做好遮阳防晒;室内保持通风;使用空调风扇时避免直吹,空调温度宜设26—28℃,与室外温差≤5—8℃。
规律作息:每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
稳定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激动烦躁和过度劳累。
适度运动:选择清晨或傍晚锻炼,以散步、太极拳、室内游泳等温和有氧运动为主,强度以身体微出汗、无不适为宜。
3.加强监测和管理
增加监测频率:建议高血压患者每日早晚各测1次血压,糖尿病患者每日测3—4次血糖,及时掌握身体变化。
规范用药:严格遵医嘱,不自行增减药物剂量或停药;注意药品储存条件(如是否需冷藏/避光),确保药物充足有效;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保持联络:注意与家人和社区保持联系,以便及时获取帮助与照顾。
夏日的健康挑战虽多,但只要慢病患者重视起来,做好科学防护,就能有效降低风险,安稳度过炎炎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