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健康生活得有“一套”

文章来源:
云南省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5-08 09:32:00
【字体:

当在社交平台上约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性伴侣时,是否会令你心潮澎湃、荷尔蒙激素飙升,而忽略了安全套的使用?也许就因为一次的大意,就可能将你引向崩溃的深渊。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生A某认识了网友B某,两人很快就相约发生了同性性行为。尽管A某主动提出使用安全套,但B某以“戴套不舒服”“做过检测,没有病”“你不信任我”等为由拒绝了。事后A某深感害怕,煎熬一个月后,A某主动到医疗机构检测,不幸的是,最终诊断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后动员性伴检测,发现B某也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实,这并非个例。据报道,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HIV/ADIS)已超过10万例,其中超过20%是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的渠道感染的。尽管目前可以采取暴露前或暴露后预防用药措施,但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仍然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防艾措施。所以,为了个人的健康,认清现实、科学防护才是硬道理。

1.不轻信谣言

谣言1:“不内射就没事。”

正解:前列腺液和直肠黏膜破损均能传播病毒,无保护肛交的感染风险远高于阴道交,全程戴套才保险。

谣言2:“戴套很难受,就像穿雨衣洗澡。”

正解:0.01mm超薄套+水基润滑=舒适与安全兼得。

谣言3:“HIV检测阴性就代表绝对安全。”

正解:HIV检测窗口期通常为2—12周,阴性报告不是“免死金牌”。

谣言4:“事后阻断药(PEP)万能。”

正解:PEP并非100%阻断,PEP不能替代日常防护,应与安全套组成双保险。

谣言5:“长得帅、干净的就安全。”

正解:不能通过外表判断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干净不代表安全。他可以和你无套,也同样可以和其他人无套。

2.教你3秒变身用套王

激情来临,别忘了还有“一套”哈,记住这“套”保命绝招,让这份特殊的爱更长久:

①无损拆封:用牙咬?OUT了!指甲沿锯齿边划开,防止套套破损。

②辨别正反:卷边朝外才是正面,戴反一定换新!

③排气防爆:捏住储精囊挤空气,否则变“气球”容易爆。

④完美撤退:完事后按住根部慢慢撤,别让体液侧漏。

3.防艾“特别作战室”

熟练掌握安全套使用是预防艾滋病的必修课,而掌握更多进阶防护知识应是每位朋友主动追求的更高目标,让我们共同解锁更多的防护技能:

①警惕群体传播链:性伴数量增加会显著提升感染风险。

②肛周管理:定期检查肛周病变,直肠黏膜破损会导致HIV病毒更容易入侵和存活。

③药物防护盾:科学使用暴露前预防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④双重检测:定期自检和到专业机构主动检测。

⑤补救锦囊:高危性行为暴露后72小时内启动PEP阻断治疗,越早服药效果越好。

4.谨防情话新套路

甜言蜜语的糖衣炮弹能让你的心脏狂跳,但也会让智商掉线。当性伴开始念这些经,此刻我们必须敢于说“No”:

对方说:“不想戴,不舒服。”

你回:“兄弟,要么戴套,要么戴痛苦面具,你选?”

对方说:“你不信任我?”

你回:“我连自己都防,这是对咱俩负责!”

对方说:“就一次没事的。”

你回:“赌场还有赢家,艾滋可没庄家。”

今天的“老司机保命指南”到这里就结束了。全程正确使用合格的安全套,能够有效预防HIV的感染,为你和他人建立爱的安全保护屏障。在守护大家性健康的道路上,疾控工作者一直在与你同行,健康生活得有“一套”,不让盲目的激情后悔终身。请记住,真正的爱不会让你裸装上阵,保护好自己,才能守护你在乎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