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预防骨质疏松症,促进骨骼健康

文章来源:
云南省疾控中心-慢病所
发布时间:
2024-09-29 15:24:00
【字体:

预防骨质疏松症,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发的全身性骨病,主要特征是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组织微结构损坏,致使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疼痛、脊柱变形和脆性骨折等均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骨折是最严重的并发症。

 

人体骨骼的矿物含量在30岁左右达最高峰值,骨峰值水平越高,中老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时间就越晚,症状与程度也越轻。骨密度是骨质量的重要标志,反映骨质疏松程度,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要注意的是,当病史、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实验室检查相结合提示骨质疏松,且合并有临床表现,才能称为骨质疏松症。目前我国已将骨密度检测纳入了40岁以上人群的常规体检项目,定期进行骨密度测定。由于骨密度变化较为缓慢,建议骨密度检测的时间间隔应至少为2年。

 

 

预防骨质疏松症,“六大法宝在手,健康骨骼我有”!

不健康生活方式和年龄增大是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原因,如体力活动过少、钙或维生素D摄入不足、晒太阳太少、吸烟及酗酒等都是发生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骨质疏松也应从这几方面入手。

“法宝一”:充足钙和维生素D保基础

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措施。每个年龄段人群都应注意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1)如何补钙:钙的最好来源是牛奶及其制品。50岁以下成年人推荐摄入量为1000mg/天,50岁及以上者推荐摄入量为1200mg/天。

2)如何补充维生素D:50岁以下成年人建议补充400~800IU/天,老年人800~1000IU/天。最有效的维生素D形式是D3。

 

“法宝二”:合理运动强骨骼

生命不息,动则有益。个人可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锻炼强度和时间,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但应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

1)中年人以有氧运动为基础,配合全身肌肉力量训练,每周3~7次,运动量逐渐增加。

2)老年人可选择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骑车等,哑铃、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等力量训练也是不错的选择。老年人还应增加手膝位、坐位、站位等平衡练习,坚持每周3~5次为宜。

“法宝三”:充足日照促吸收

维生素D除了来源于食物,还依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来合成。建议选择阳光较为柔和的时间段,避免强烈日晒晒伤皮肤,一般面部及双臂皮肤暴露照射15~30min即能满足合成需要。(小贴士: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因为玻璃会阻隔99%的紫外线,影响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D哦。)

“法宝四”:合理膳食全营养

专家一致认为,摄取钙最安全、最佳的方式是通过饮食,每个年龄段人群都应保证每日膳食丰富,营养均衡。坚持低盐饮食,多饮水,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比如羽衣甘蓝、西兰花、白菜等鲜蔬,处理过的豆腐、豆奶、煮熟的豆干及一些谷物等。戒烟限酒,避免大量饮用浓茶、咖啡及碳酸饮料。

“法宝五”:预防跌倒护安全

跌倒是我国老年人创伤性骨折最主要的原因,也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并发症。预防跌倒的12字口诀要牢记:“要锻炼、要服老、要适老、早治疗”。

1)要锻炼——任何时候开始防跌倒的锻炼都不晚。

2)要服老——接受年龄增长会导致身体机能退化的现实,接受使用必要的适老辅具。起床、起身、站立、走路或上车时不要急,动作“慢一点儿、缓一点儿”。

3)要适老——建议有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必要的适老化改造,如灯光适宜、地面平整防滑、安装扶手、通道顺畅等。

4)早治疗——老年人应积极治疗前庭功能疾患、骨骼肌肉疾病、眼部疾病及神经精神类疾病,如发生跌倒,无论是否受伤都要及时告知家人或医生,及早治疗。

“法宝六”:心理调节不可少

要重视和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帮助其正确认识骨质疏松症,消除心理负担。若已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则应根据正规医院医生的专业方法和建议,积极治疗。

预防骨质疏松症,何时都不算早,何时也不算晚,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