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传染病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经口侵入人体后引起消化道或其他脏器或全身性感染的一组传染病。我国法定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
夏天天气炎热,雨水丰沛,高温高湿环境易使细菌滋生和繁殖,因此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即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往往易在夏季高发。今天我们就聊聊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相关知识。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通常以消化道症状(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等)为主,部分患者(如伤寒、副伤寒病例)会出现发热等全身中毒性症状。绝大多数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患者经治疗后迅速痊愈,部分病例会因治疗不规范而病情迁延,少数会因治疗不及时等原因出现机体严重脱水或其他并发症,极个别病例甚至有生命危险。
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可防可治",预防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关,具体措施包括:
1. 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和进食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防止病菌经手污染食物而入口。
2. 注意饮用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
3. 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因此食物需要热透后再食用;不要生吃、半生吃海(水)产品。
4. 尽量减少与细菌性肠道传染病患者接触,患者要相对隔离,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水杯、便器、卧具等注意清洗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患者排泄物和呕吐物要进行消毒。
5. 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做好苍蝇、蟑螂等有害生物的防范和杀灭。
6. 加强锻炼,平衡膳食,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抵抗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7. 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
8. 如出现腹泻、腹痛、呕吐、发热等不适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