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首先要了解,新型毒品必看

文章来源:
云南省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6-26 15:42:00
【字体:

高考刚刚结束,多年寒窗,愿大家历经千帆,终将上岸。考试后,很多人会放松心情,需要注意的是,放松可以,切莫放纵。因为一个不小心,你可能就“染毒"了,它可能是一瓶“可乐",也可能是一块“巧克力"。科普时间到,面对“新型毒品"你知道多少?

一、什么是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即“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而新型毒品是以人工化学合成为主的一类精神药品,它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抑制或致幻等作用。

新型毒品有多种样式,多为片剂、粉末或液体,吸食方式多为口服或鼻吸,具有更强的欺骗性、隐蔽性和危害性。新型毒品会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造成长期、永久和不可逆的损伤,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功能受损、大脑缺氧,甚至猝死等。此外,部分新型毒品具有“助性"的作用,在聚会和娱乐场所容易滥用,“娱乐性"的假象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其“毒"的本质,导致迅速蔓延。数据显示,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已经超过使用传统毒品人数,控制新型毒品滥用形势日趋严峻。

二、警惕这些“糖衣炮弹"

新型毒品按药理作用分为四类,分别有中枢神经兴奋、致幻、抑制以及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瓶装“饮料"、可爱的彩色“糖果"、一枚小小的“邮票",甚至不起眼的“小树枝"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精心伪装毒品,你敢信?

兴奋剂: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苯丙胺类,常见有冰毒,冰毒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或纯白结晶体,毒性极强,故称之为“冰毒"。吸食后会出现强烈的生理兴奋、性欲亢进、幻觉等,成瘾者表现出妄想、好斗,从而引发暴力行为,个体的精神活动异常,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精神障碍。

致幻剂:以LSD(麦角酰乙二胺)、氯胺酮(K粉)为代表,常见制品有“邮票"。“邮票"是LSD(麦角酰乙二胺)的俗称,是一种强烈的半人工合成致幻剂,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常吸附于印有特殊图案的吸水纸上,就像小孩的卡通贴纸或邮票,放在舌上或通过皮肤接触都可吸收入人体。仅100ug就可引发强烈的幻觉。

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的制剂:以摇头丸、合成大麻为代表,常见制品有:“小树枝"、“香料"等。“小树枝"颜色呈黑褐色,外观似树枝,分成几段,混在香烟中吸食,使中枢神经兴奋,出现幻觉和暴力倾向,在幻觉作用下常常会引发各种自残、攻击行为、集体淫乱等,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

抑制剂:以γ-羟丁酸、三唑仑为代表,制品有:“咔哇潮饮",曾因标榜不含酒精一度在全国年轻群体中“走红"。实际上,饮料中含有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γ-羟基丁酸",滥用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头痛、反射作用丧失,甚至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三、新型毒品与艾滋病

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主要通过共用注射器,经血液途径传播艾滋病,新型毒品与艾滋病的风险关联主要是通过性途径传播。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吸食新型毒品,在幻觉、极度的兴奋、抑郁等精神性情绪支配下,导致吸食者行为失控或失去意识等,从而发生未使用安全套、多性伴或群交等不安全性行为,增加艾滋病性病感染风险,成为艾滋病感染的高风险人群。而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感染风险同时以吸食者为桥梁,向他们的配偶、恋人和朋友等普通人群中传播和蔓延。

为远离毒品,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颓废、堕落等负能量说不;对任何形式的毒品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盲目的好奇或者尝试,不要盲目相信自己意志力强,吸一口没事。要看到,现在的吸毒人员曾经也认为自己可以控制的,但最终结果都是坠入毒品深渊;尽量不要结识有不良习惯的人群;少去娱乐场所,拒绝陌生人赠送的香烟或饮料,脱离自己视野后的食物和饮料,不再食用;发觉不对、疑似被人下药时,应及时报警或向亲朋好友求助;如果不小心已经沾染上毒品,要立即去戒毒中心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千万不能一错再错的任由自己堕落下去,毁了自己的人生,也伤害了深爱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珍爱生命,拒绝毒品!